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好文:寫給年輕的,老闆(三)

文章來源: 寫給年輕的,老闆(三) (轉貼本文僅為好文欣賞並供自我留存,無任何商業利益)


專業經理人的習慣:「尋找邊界」;老闆的習慣:「打破邊界」。


親愛的M,

首先要恭喜你拿到了第一筆投資,你的事業得以繼續發展,我們也覺得很幸運能夠投資這樣專業的團隊,參與到你們的創業過程中。今天白天聊的都是財務數字,晚上吃飯我們就閒聊些有關創業方面的話題吧。我們看過的創業者很多,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其他方面的建議。

你從大企業離開,出來自行創業也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如何?幫別人打工以及自己當老闆,感覺兩者最大差別在哪?哈哈,以前在大公司裡真安逸對吧?福利好,上下班雖然不一定準時但是假日休閒生活還是有的,拿個大企業的名片出去還是人人尊敬的。
大企業裡的員工,特別是像你一樣的高階管理者,往往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是菁英中的菁英。的確,大學畢業生爭先到知名企業工作,因此能進入任職的都是精英。但是這些菁英在工作上無往不利,卻是受到了企業品牌的庇蔭,很多人卻錯以為是自己的能力很強。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相信你的創業公司在過去一年內,在招募人才上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小公司,前途未卜,給不起好薪水,你能招到什麼好人才?還不就是幾個大學畢業生將就著用,大部分時候是你們幾個創業的夥伴一個人抵兩三人自己動手做?
而當你在大企業工作的時候,你的部門要招募好人才是相對容易的。寫幾張申請表給人事部門,每天就有上百封履歷表送上來讓你挑。而管理這樣精英的團隊以至於你覺得管理真是個輕鬆如意的工作,那可真是很大的錯覺了。

因此,身為一個投資者,我們對於從大企業離職創業的人,感到既愛又怕。一方面我們相信能進入大企業的都是精英,在裡面擔任到高管的更是精英中的菁英,一方面我們又很懷疑,這些人過去在大企業做事情這麼順手,有多少百分比是出自他真正的實力。
朋友告訴我一個故事,一個知名電子商務企業的副總裁被公司開除。因為他自認這間公司能創業成功有很大一部份歸因於他,認為自己是因「功高震主」所以遭此下場。他誓言雪恥,於是自行創辦了一家新的電子商務公司,並宣稱再也不要為別人打工。

故事的結局是這間初創公司虧損連連最後倒閉,這位朋友重新回到職場,在一家二流的網際網路公司擔任專業經理人。我並不想去深究背後是不是有什麼恩怨情仇,只是覺得:「他好像沒有他自己想得這麼厲害」。所以,正確的評價自己的能力是挺重要的事情。

說到能力,我個人特別感覺很多大企業高管的能力,集中在玩弄辦公室政治上面。這種能力要拿來創業公司,那還真是省省吧。此外,除了能力還有習慣與心態。事實上,高階專業經理人具有高度的「尋找邊界」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恰恰是自己創業當老闆所不需要的。
「這件事情不歸我們部門負責」;「明年度只要能達成 20%增長就已經領先業界」;「這事我們做不了,因為ABCD的困難無法解決」;「同業都是這麼做的,我們不這麼做會有問題」;「上次不是說好這麼做嗎?為什麼又改?」

這就是專業經理人的習慣:尋找安定,尋找明確,尋找依靠,尋找慣例,想著如果別人這麼做自己跟著應該沒問題-這就是「尋找邊界」的習慣。在越大的公司待越久做到越高階的職務,這習慣就越牢固。然而,這卻不是老闆的習慣,老闆的習慣是-「打破邊界」。
「這件事情你們兩個部門都有責任」;「明年度為何只能增長 20%?為何不是200%?」;「這事我們一定要做,ABCD的困難如何解決?」;「為什麼同業都是這麼做我們就得跟著這麼做?」;「誰告訴你上次的決定是不能更改的?你不知道商業環境是動態的嗎?」

你明白這兩種思維邏輯的差異了嗎?專業經理人習慣用城牆把自己圍起來,而成功的創業者/老闆,習慣把城牆打破往外衝,去探索更多的機會跟可能性。企業是在不斷否定過去的自己而成長的,如果這種否定停止了,這間企業創新與突破困局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哈哈,你想起來自己擔任高管的時候如何與老闆相互拉鋸了吧。沒錯,這就是思維的不同,你現在自己當老闆了,應該更能體會這種不同。我們希望你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讓過去當專業經理人的習慣影響了你創業。你一定要敢想,敢突破,這間公司才有希望。
從這個角度看,或許剛畢業的學生創業,更沒有思維習慣的包袱。他們還沒有在企業裡歷練,還沒養成壞習慣,更敢於突破。然而,學生創業缺少了專業能力,卻也是投資人所不樂見。總之,要能有專業歷練同時不被專業經理人的思維習慣所限制,確實不容易。

沒有能夠保證創業成功的方法,我常說:「運氣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每一個成功創業的故事都是不可複製的,說明了他們都具有絕大的偶發性。然而,「打破邊界」的思維習慣能讓你接近成功一些。在此讓我們舉杯,先預祝你們創業成功,乾杯。
(文: 【嘉丰資本】投資合夥人黃紹麟)

好文:寫給年輕的,經理(二)

文章來源: 給年輕的,經理(二) (轉貼本文僅為好文欣賞並供自我留存,無任何商業利益)

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別人,而是管自己。


親愛的M,

今天是你升職當部門經理的第一天,你的主管王總監希望我可以跟你簡單的聊一聊,給你一些意見。我已經很久沒有當部門經理,但是到現在還記得第一次有機會當部門經理的時候,我回家問家人的第一個問題是:「媽,部門經理的工作是什麼?」
請別笑得太大聲,哈哈。

其實,工作越久越會發現,主管對自己的影響真的是很大。當我面臨在工作上的問題時,浮現在腦海裡的第一個聲音往往是:「我以前的主管是怎麼處理的?」當然,公司會提供初級的主管培訓,但是這種培訓其實遠不及你的直屬主管對你的影響深遠。
現在帶領一個五六人的部門,你有機會開始常常問自己,以前帶領你的經理,他是怎麼做的?哪些地方讓你覺得他很不錯?哪些地方很討厭?而你可能還沒想過,你現在帶領的部屬以後會拿你當榜樣,你打算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榜樣給他?

管理本身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曾經聽過「管理是最讓人挫折的事」這種說法。你可以試著去網路書店,以「如何當主管」為關鍵詞找看看,很多這方面的書。這些書教你的方法,我稱之為「術」,這些當然重要,不過書上很少教你「道」,而「道」才是一切的核心。
「道」,指的是,你是否真正看透了工作的本質,乃至於人生的本質。只有真正看透了這些,你的管理工作才會揮灑自如,所有的「術」信手拈來,不急不徐,部門有績效而部屬與你相處愉快。因為,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管別人,而是管自己。

管自己?什麼意思?我最常拿來考初級主管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的部門裡面有一個你,你打算怎麼管理他/她?」曾經有個以火爆脾氣聞名的初級主管想了半天,說「如果我的部門裡出現了像我一樣的人,我不知道怎麼管理他」。

說到底,其實就是不知道怎麼管自己。

很妙的是,老天爺通常會安排這樣的部下在你的部門裡出現,考你。你早晚要遇到你自己,因為那就是你的人生課題。一個人會莫名其妙的不喜歡另一個人,通常是因為在他身上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如果你對你的部屬感到不滿意,想一想是不是你自己的問題。
還記得自己當了部門經理沒多久,老是抱怨著自己的部屬能力不行。其實,這種抱怨在初級主管中普遍存在。大部分初級主管都是因為專業能力受肯定所以才晉升,部屬能力不如你乃理所當然,不需抱怨。換個角度想,招聘一個專業能力跟你一樣強的人來當部屬,你敢不敢?

嘖嘖,看你笑得尷尬,我知道你不敢。這不怪你,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敢(不敢又抱怨,嘖)。事實上,主管與部屬間的關係不是領導,而是配合。部屬發揮專業,而你的工作轉而變成溝通。你們的工作關係是平等的,各自扮演好該扮演的角色而已,你一定要看透這點。
我們對初階主管的考評已非純粹專業能力,而是偏向溝通能力。我們不要你把隊員的槍搶過來自己射擊,而是要你把作戰命令聽懂,化成小隊隊形讓隊員就定位發揮火力。你現在是隊長,請從神槍手的位置上退下來,請去找另一個神槍手來,請把小隊其他人也訓練成神槍手。

此外,跨部門溝通也變成你的工作重心。要謹記,你的溝通不可以讓部門間產生對立情緒,甚至如果你發現了這種對立情緒時還需要主動去消除。你不可以關起門來在部門成員間去說另一個部門的不是,如果你真的不滿,你應該直接跟那個部門的主管溝通。
溝通是不可以帶著情緒的,帶著情緒的溝通一定不是好的溝通。
 切記不要發脾氣不要跟別人吵架,特別是當你認為自己很專業而從這樣的基礎出發去跟別人爭執時。工作以來我跟人吵架的次數很多,每一次發脾氣的結果總是後悔。倒不是說爭執容易得罪人(雖然實際上也是),而是覺得自己當時面貌怎麼如此猙獰,我不喜歡那樣的自己。
此外,正常情況下你不會在一家公司待上一輩子。幾年以後通常你會發現一旦離開了那個地方,當時的爭執好像一點也不重要了。人生的路很長,該展現你專業堅持的地方要展現,但絕對不要因為一間你最多待上三年五年的公司而對人發脾氣,太不值得了。

初級主管最容易遇到的問題還有一個:來自中央的命令與第一線的戰況有差異。有時候我們會很疑惑,有時候會很擔憂,有時候憤憤不平,認為公司正在往錯誤的方向上前進。我們以公司的存亡為己任,我們覺得老闆昏庸無能,我們想挽救。

站在你的專業角度,這個時候能做的事情是:忠實的反應第一線戰況,謹慎的做出建議。建議能否被採納,除了看你的溝通能力外,最終是看老闆的命。別笑,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有兩個總結:第一,企業要成功,主要看老闆的命;第二,運氣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
永遠要了解一件事情:出資的老闆他的風險比你大得多,如果錢不是他出的而是他找人投資的,那他也是冒著信用破產的風險,所以他理論上比你更在意這間公司的死活。你現在還只是個初級主管,不用分擔太多老闆的煩惱,等你變成高階主管時,想跑還跑不掉的。

所以,好好享受你剛得到的初級主管生涯,放輕鬆,放輕鬆。讓你的同事感覺到你升官前跟升官後相比一樣沒有官架子,著重在把工作完成而非大權在握就隨意支使,要了解到你在這間公司最多待上三五年所以所有人都是你的朋友,這樣你就成功了。祝福你啦。
 (文: 【嘉丰資本】投資合夥人黃紹麟)

好文:寫給年輕的,自己(一)

文章來源: 寫給年輕的,自己(一) (轉貼本文僅為好文欣賞並供自我留存,無任何商業利益)

你拒絕一個工作機會的原因,只能是一個:「那不是我」;而你接受一個工作也同樣的只能有一個原因:「那是我」。

親愛的M,

你父親希望你來找我聊聊,對你在未來的工作選擇上做些指導。這個任務讓我有點惶恐,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道路與選擇都是不同的,沒有誰能替誰做決定。或許,我就簡單的說說自己,以及談談做決定的時候,應該掌握哪些原則吧。
1994年的時候,我還是大學三年級學生。在考大學時只知道選擇跟「電子」與「機械」有關的科系,不小心考上電機系。除了發現原來電子跟機械根本是兩種不同學問外,還拋棄學業把時間花在鑽研電腦,三年後卻告訴自己「我不要當工程師」,並幻想當廣告影片導演。
這真是一個糊塗年輕人對於自己未來的胡亂決定。然而,儘管還是不知道未來在哪,大學三年級時我對人生路途的感覺突然變得清晰起來。當時我在一個本子上寫下幾個對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在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完全出現在後來12年的工作生涯中:
- 我要當先知,要走在全世界的最前面,要把所看到的告訴世人。
- 我要過著到處演講與寫作的生活,那樣的生活一定很棒。
- 我不會很有錢,但是會一直有人出錢給我玩最新的科技。
- 我覺得自己不適合當領導者,但很適合當領導者的左右手或幕僚。

- 我要當技術人員與行銷人員之間的橋梁,因為我兩者皆懂。

在後來的工作中我一直都能走在時代的尖端,從網際網路到3G一直到 Web 2.0 ,我在從事這些創新領域的工作時,基本上都還沒什麼人做。我也很滿意自己經常有機會去演講,每周都有一篇文章發表並堅持 10多年。曾經有讀者來信說,我的文章啟蒙並影響了一代人。
你能如此清晰的寫下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對未來的想像嗎?要能清楚說明你「是」什麼,如果沒法說清,那至少要能說明你「不是」什麼,這或許容易得多。不,不要一下子就跳到說自己想做什麼或不想做甚麼工作。你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是什麼,而非「工作」是什麼。
在你真正弄清楚你自己內心深處的意思之前,你腦袋裡的聲音很多是家長以及社會給你的聲音,那些聲音並不是真正的你。我常看到很多孩子屈從父母的安排選擇了自己不喜歡念的學校或科系,而選擇的理由不外乎那些熱門科系將來容易賺錢有成就。
而實際的情況是,你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有成就。這一點,絕大部分的人都沒弄明白。這裡的喜歡,是必須喜歡到狂熱的程度才行。如果只是偶一為之,「好像還蠻有興趣的」,恐怕是不夠的。例如,我在自己的網站上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兩句話:
- 我要不斷的寫,直到我寫不動為止;寫作是我的終生事業。
- 當我站上演講台的時候,我是無敵的。
「了解你自己」,這句古希臘的哲人所說的話,正是你在做任何選擇的唯一關鍵。一個不瞭解自己的人,做不出正確的選擇。你一定要發掘自己的內心深處,找出那個能讓你小宇宙完全爆發的事情出來。你喜歡,你就做得好,你做得好,你就容易有成就。
辦公室裡有同事喜歡唱歌,曾參加過全國歌唱比賽並在地區拿到排名。我問他,你來上班幹甚麼?怎不去當歌手?是什麼事把你困住了?他說了很多理由,說要進演藝圈有種種困難。然而,他最終告訴我他弄明白了,他其實沒那麼愛。如果真的熱愛,那些困難全部不成理由。
真正熱愛唱歌的人,我想你看過的。Michael Jackson ,一個站上舞台就呈現無敵狀態的人,演藝事業是他的生命,是他的終生事業。哦我忘了,他不是你們這個年代的人熟悉的偶像。不過無妨,我會建議你去看最近一部有關他的電影,「This is it. 」。

大部分的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會因為看到MJ對演藝事業的堅持而肅然起敬。然而,大部分人認為那是「他」(一個巨星)而不是「我」。然而這絕對是錯誤的。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熱愛的事,在這些事情上面都能成為巨星,關鍵是找到自己的天命了沒。
台北淡水有個賣鹽水雞的小攤販,顧客總是大排長龍。老闆每次把鹽水雞跟調料混合放在鐵盒子後,就兩手抓著盒子使勁搖晃,務求充分混合調料。我曾看他搖那個盒子看到傻了,態度無比慎重,運用全身力氣,恭敬交付顧客。。。那是他全力以赴的一包鹽水雞。
大排長龍的顧客說明了人們多麼喜愛他的全力以赴,在那個小攤子上這個老闆是無敵的。這種在各個角落裡發光發熱的人很多,不論事情大小。大陸的相聲演員郭德綱,在成名前曾經經歷過台下只有幾個聽眾的表演。是什麼事情讓他能耐得住這種寂寞?除了熱情,沒有別的。
在社會上,有名以及有錢都被認為是一種成就。這當然是好事,但是這兩件事情被認知的次序有點顛倒。實際情況是,名與利都是你把自己熱愛的事情做好了之後的副產品,因此,有錢與有名乃是不可避免的,他們是結果,不是目的。
尋找自己,是一個終生的課題。那是老天爺給你的天命,你必須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找出答案。你拒絕一個工作機會的原因,只能是一個:「那不是我」;而你接受一個工作也同樣的只能有一個原因:「那是我」。其他的事情,都是很次要的考量了。
你能試著按照我前面舉的例子,寫下一些對你自己的看法嗎?例如:什麼是你的終生事業,你在做什麼的時候會像上癮一樣不可自拔,進入無敵狀態(哈哈,這可不是網路遊戲),你想成為什麼人,而你覺得那樣子一定很棒。希望做這些練習,對你做決定的時候有幫助。 (文: 【嘉丰資本】投資合夥人黃紹麟)